当《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延期宣告终结,159亿元的全球票房数字如一枚耀眼的勋章,镌刻在中国电影工业的里程碑上。
这部跻身影史前五的动画巨制,以亮眼的数据为中国文化版图自信上扬的时代图景写下生动注脚。银幕光影渐暗,但踏着风火轮的少年激起的文化涟漪,《哪吒2》为我们带来哪些思考?
从热映到“加时”
银幕内外的集体共鸣
《哪吒2》的观影热潮始终未歇,从初登银幕到四度延期“加时”。影片至下映共打破113项纪录,荣获308项里程碑成就,目前排名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院线表现与叙事表达成为其不断“加时”的关键所在。这部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的作品,以叛逆少年哪吒的成长故事为轴心,探讨命运、偏见与自我重塑的共性化命题。影片引发全年龄段观众热捧,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强烈的情感共鸣。
展开剩余79%而当影片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多地上映并引发全球媒体讨论时,一种源自本土的文化叙事模式,也正在获得国际性倾听。正如清华大学史安斌教授所认为:以《哪吒2》为代表的一系列现象级文化产品。“共同折射出当下中国蓬勃的文化自信和创意活力”。
影视+百业
IP裂变的文化经济密码
除了影视赛道,《哪吒2》的影响力蔓延至周边赛道。兔头妈妈哪吒联名防蛀牙膏上线7天销售额环比383%;蒙牛哪吒联名牛奶在京东超市单渠道销售额迅速突破500万元;集卡社的哪吒卡牌产品销售额更是一周破亿元……“据推测,《哪吒2》将带来GDP增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光线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在15日的金爵开幕论坛上透露,《哪吒2》的衍生品收入已达几百亿元,远超其票房,“估计《哪吒2》衍生品的最终销售额很可能过千亿元。”
IP的长线开发,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可能性?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就已达17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1%。从卡游的卡牌帝国到52Toys的潮玩矩阵,IP经济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多领域。年轻消费者对情感共鸣的渴求,为IP经济提供了澎湃动力,《哪吒2》继而能走出影视到百业的赋能之路。
当神话IP释放出撼动市场的千亿级能量,其诞生地成都以及四川正加速编织覆盖全链的产业蓝图。日前,四川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明确提出“持续打造‘文艺川军’品牌”,并“围绕标志性文化知识产权(IP)推进文创产品设计、制造、服务全链发展”。《哪吒》系列的成功,无疑为“川字号”文化品牌的涌现做出了一次生动的示例。
种下期待
本土IP的出海之路仍在继续
哪吒的银幕故事暂告段落,但中国文化IP的出海之路仍在继续。
《哪吒2》的国际放映引发的讨论热度,只是中国叙事走向世界舞台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另一个现象级IP——LABUBU的全球走红提供了并行不悖的成功范式。无论是《哪吒》系列深植的神话土壤,《封神》系列铺陈的东方史诗,还是LABUBU展现的跨文化设计魅力,多元化的中国文化符号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姿态参与全球对话。在史安斌看来,这些现象是“当代中国多元、外向、富于想象力的生动表达”。
文化IP的生长需要政策持续浇灌,用产业方式耕耘。记者注意到,3月17日,成都举行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接踵而至的是影视产业、科幻、游戏电竞、数字文创的系列支持政策,政策主要集中在高品质内容创育、文化IP转化、生态提升等关键环节。
当四川全力锻造“文艺川军”,当光线与可可豆的动画基因持续孕育,当泡泡玛特的潮玩足迹遍及巴黎、曼谷,一条贯穿创作、制造、传播与消费的中国IP全球化通路已愈发清晰。下映的节点,恰是本土文化IP迈向更辽阔星辰大海的崭新起点。
转自:锦观新闻
发布于:北京市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