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烟火气,一脉文化薪。2025年9月15日,伴随着铿锵的锣鼓与腾跃的狮舞,备受食客们喜爱的竹下川菜鱼鲜馆在西部文化产业中心4楼开业。据悉,这是竹下在成都的第三家店。作为首家经“中国国家美食地理会客厅”权威认证的餐厅,竹下川菜鱼鲜馆不仅旨在打造顶尖味觉体验,更致力于搭建一个融合美食、文化与艺术的高端交流平台,开启“艺术圈美食集结号”的全新旅程。
据竹下创始人沈田瑶介绍,“竹下”的名字有两层含义,一是首家店铺在西村竹林中诞生;二是“竹下”最早的初心,是为文化和艺术的交流提供场所,画家们皆爱竹,品质高洁,所以得名“竹下”。
祥狮献瑞点睛启智,群贤共聚剪彩迎祥
开业典礼在洋溢着喜庆与雄浑气势的舞狮表演中拉开帷幕。随后,在众人的瞩目下,应邀前来的多位文化艺术界名家欣然为祥狮点睛。这一蕴含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仪式,一点左眼——生意兴隆、国泰民安;二点右眼——富贵荣华,人文荟萃。点睛之笔赋予醒狮以生命与灵气,象征着竹下川菜鱼鲜馆自开业之初便浸润于人文关怀与文化祝福之中,必将目光如炬,前程远大。
开业舞狮表演
点睛礼成,紧接着进行的是剪彩仪式。在热烈隆重的氛围中,多位重要嘉宾共同执起金剪,为竹下川菜鱼鲜馆的辉煌未来剪彩启航。
多位艺术名家现场祝贺并剪彩
艺术与美食交响共鸣。在剪彩仪式后,一段热情洋溢的热场舞将典礼气氛推向新的高潮。随后,由知名书法家谢季筠、知名画家姚叶红、知名篆刻家曾杲的弟子,竹下川菜鱼鲜馆创始人沈田瑶女士登台致辞。她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并动情地阐述了创办品牌的初心与愿景。
姚叶红致辞
“竹下,意在清风徐来、谦逊有节的清雅志趣融入餐饮行业;川菜鱼鲜,旨在守正创新、味纳百川的餐饮追求。”沈田瑶女士表示,“我们期望打造的不仅是一家餐厅,更是一个能够连接‘中国国家美食地理’精华、深挖川菜文化与江河鱼鲜本味,同时承载艺术交流、思想碰撞的‘会客厅’。这里将是美食家的乐园,更是艺术家、文化学者们的沙龙。我们希望每一位来宾,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更能获得心灵的滋养与精神的共鸣。”其言辞恳切,视野宏阔,赢得了满堂喝彩。
新潮与雅韵相映,共赏名家佳作
沈田瑶致辞完毕后,国家一级美术师谢季筠,国家一级美术师邓代昆,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梁时民,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吉祥,成都画院画师施秉伟等上台为竹下·川菜鱼鲜馆(春熙店)赋予艺术新色彩,为新店开业赠与新作,同时邀请大家共同观赏,以笔墨丹青传递对新店的美好期许与祝福,并庆祝竹下·川菜鱼鲜馆(春熙店)开业大吉。
艺术名家们为“竹下”赠新作
随着书画展示的精彩后,奇幻莫测的魔术表演引领宾客步入一个充满惊奇与欢愉的奇妙世界,展现了竹下品牌富于创意与趣味的一面。
餐饮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名家点赞“竹下”新名片
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姚叶红在致辞中,从艺术与生活美学的角度,高度赞誉了竹下川菜鱼鲜馆的独特定位。他表示:“美食是流动的艺术,餐厅是生活的展厅。竹下将川菜的泼辣鲜活与鱼鲜的细腻精致融为一体,将空间营造与文化艺术深度绑定,创造了一种独具魅力的‘美学生活方式’。它无疑将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文化名片,为艺术圈层提供一个有味、有思、有感的集结地。”
在“赏茶讨论”环节,宾客们品茗香茗,在氤氲茶香中畅谈美食、艺术与人生。借此雅集氛围,中国国家地理·美食地理总经理刘乾坤也发表了讲话。他结合自身领域,探讨了美食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并对竹下川菜鱼鲜馆未来在推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寄予厚望,认为其“小馆容天下,味蕾通古今”的格局,必将助力地域文化与高端餐饮文化的融合传播。
刘乾坤致辞
四川省酒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唐云峰阐述了“川菜”与“川酒”这一对天作之合的文化内涵。他指出,川菜的百味纷呈与川酒的醇厚甘冽相辅相成,共同承载着四川包容、开放、创新、精进的文化精神。
美食协会会长麦建玲认为,“竹下”店名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境,她援引北宋文豪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句,指出其巧妙地融合了文人雅士对清雅志趣与美食享受的双重追求。她谈到,品牌创立于竹林之下的自然意象,创始人沈田瑶女士以“竹”明志,将君子之风与川菜文化相融合,体现了对雅致生活美学和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最后,麦会长以竹寓福,祝愿竹下川菜鱼鲜馆如修竹般节节高升,并宣布午宴正式开始,邀请各位嘉宾共品佳肴,同贺新禧。
麦建玲致辞
竹下·川菜鱼鲜馆(春熙店)的开业,以其独特的“国家美食地理会客厅”定位和“艺术圈的美食集结号”的号召力,成功汇聚了各界名流与文化力量,预示着其未来必将成为连接味觉与心灵、传统与现代、美食与艺术的重要平台,为城市增添一抹浓重而高雅的文化色彩。从西村店到春熙路店,竹下·川菜鱼鲜馆始终秉持川菜传统,坚守匠心内核,又海纳百川,将各地风味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中国国家地理·美食地理会客厅,探索发现的不只是美食,更是每一份美味背后的文化故事。
同时,竹下中国国家地理美食会客厅入驻西部文化产业中心,不仅凭借“美食+地理文化”的独特定位丰富了中心的文化产业形态、以手作高品质菜品吸引客流带动周边消费,还搭建起艺术名流交流的实体平台,更借中国国家地理的权威品牌背书提升了西部文化产业中心的区域知名度与品牌美誉度,从文化、商业、交流、品牌四大维度为中心及周边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劲且多元的活力。
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