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上海市医师协会正式成立音乐与艺术疗愈专业委员会,这也是国内相关领域的首个尝试。
艺术疗愈是一种融合艺术创作、欣赏与心理疗愈的跨学科实践,以音乐、绘画、舞蹈、戏剧、手工艺等为媒介,通过非语言表达帮助个体释放情感、探索自我并促进身心健康。迄今,已有大量研究证据支持音乐在促进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方面的作用。
专委会发起人上海民族乐团著名二胡独奏家、国家一级演员马晓辉以及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主任刘灏,精心策划并呈现了一场沉浸式音乐疗愈体验。他们以音乐为媒介,让在场的医师们共同沉浸在这场特别的“音乐”处方中,仿佛开启了一段宁静的心灵SPA之旅,使与会者在艺术中再次感受疗愈力量。马晓辉将她在全球数百场音乐会中凝练出的“二胡音乐疗愈理念”首次系统引入医疗场景,通过音乐与心灵的深度对话,实现非药物干预,帮助医患双方在旋律中获得情感共鸣与自我疗愈。音乐与艺术疗愈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将通过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及国际合作,推动艺术疗愈专业化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另悉,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即将来临,上海市医师协会围绕“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主题,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开展了第六届“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评选,共评出10位获奖者及9位提名奖获得者。大会现场对获奖医师进行了表彰,并在医师节期间通过官网、官微及移动媒体讲述他们的坚守与付出,增进公众对卫生健康工作的理解与认同,进一步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
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杨国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董承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陈翠贞、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苏德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颜德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涤生六位医学大家的感人事迹,通过叙事医学形式再度呈现,让观众在故事中感受前辈医者的精神魅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男高知合唱团献唱歌曲《绒花》,让“医者仁心”有了可听可感的温暖表达。
上海市医师协会还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重管理年”重点行动,正式发起“体重管理倡议”,助力医务工作者达成健康体重目标。协会将持续深耕温馨“医师之家”建设,以暖心服务凝聚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向心力与战斗力。
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